中国中福会出版社欢迎您

当前位置: > 2017.6哈哈画报

2017.6哈哈画报

1人阅读  |  

出版中国中福会出版社

ISSN1005-7382

邮发代号4-463

定价¥35.00

1706-目录.jpg


脑洞大开

跟孔子聊聊太阳——《两小儿辩日》里的天文现象

松鼠老孙

阳离我们有多远?

这个问题不难回答,上网搜索一下,或者翻开任何一本天文书都能找到答案。太阳离我们的距离大约是1亿5000万千米(150000000千米)。这个距离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1700倍,算得上是一个“天文数字”了。

你要是走路去太阳得走多长时间呢?我给你算算:一般人一小时大约走5千米,即使永不休息,走到太阳那里也得走3千万小时,也就是3424!飞人博尔特每小时大约可跑36千米,速度相当于汽车,即便如此也需要不停地跑上475年!

小链接:天文数字

这个说法实际上就来自于在天文学中用到的很大的数字(比如距离、质量),所以“天文数字”就是指非常巨大的数字。

 

《两小儿辩日》中的天文难题

不过要注意的是,太阳到地球的准确距离一直到18世纪才被测量出来。所以对于古人来说,太阳究竟离我有多远?还真是一个难以解答的问题。

战国时代的《列子》中提到过两个小朋友争论太阳距离的场景。

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斗,问其故。

一儿曰: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”

一儿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

一儿曰: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

一儿曰: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
孔子不能决也。两小儿笑曰:孰为汝多知乎?

 

这两个小朋友,一个认为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很大,中午看起来变小了,所以太阳早晨近中午远;另一个则认为早晨凉快,中午很热,所以太阳早上远中午近。这两个说法看起来都挺有道理的,连孔子都难以判断谁对谁错。我们今天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?

为什么初升的太阳看起来更大?

按照第一位小朋友的论据,地平线附近初升的太阳看起来大如车盖(古人在马车上遮阳挡雨的棚子),到正午太阳升上天空,小得像个盘子。根据日常经验,“近大远小”,所以他认为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,远处的太阳离我们远。

根据现代人的常识,太阳在一天里是不可能有大小之分的。可实际上,如果我们举着一把尺子去量太阳的大小(更科学的做法是用量角器),在早晨和中午测量的结果其实是一样的。但当你使用目测,直接说就是在早晨将一张纸卷成一个筒,通过它去看太阳,你就会发现地平线上的太阳“更大”了。不用工具直接去看,跟用测量工具去测量,结果竟然大相径庭!

现代天文学家们认为,这就是我们眼睛和大脑互相配合观察天空时产生的一种错觉。不仅看太阳如此,看月亮也是一样的。因为这种错觉,所以日月初升才显得那么辉煌。可是,这究竟怎么回事儿呢?科学家们现在还没有统一的意见,需要我们未来进一步去探索。看来孔子不懂也是很正常的。

为什么早晨清凉中午热?

第二个小朋友提到:早上的阳光使人感到凉快,到了中午太阳就会很热(汤就是热水)。就像我们围着火炉,离炉子越近就会觉得越热。可是对于地球和太阳来说并非如此,影响阳光威力的主要因素,实际上是阳光经过的大气层厚度。

在地球周围有一层薄薄的大气层。地球半径大约6400千米,而大气层厚度才100千米。所以清晨太阳初升时,阳光在大气层里走过的路线“更长”,相当一部分阳光被大气散射、吸收,所以清晨阳光没那么刺眼,强度比较低;况且清晨气温本来就低,感觉上“沧沧凉凉”。正午太阳的高度最高,阳光经过的大气层路线非常短,从而被吸收的阳光也最少,阳光就显得很强烈,“如探汤”。这时我们肯定需要找地方去乘凉,而不是在太阳底下当羊肉串啦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K8[1}~PG$KJ]8UB8VTZY[MP.png

阳光入射角度

(翻译:700am 早晨7点;noon  正午时分)


勤学多问最重要

可惜在孔子那个时候,人们还不知道地球、大气层和阳光之间的关系。仅仅从日常经验出发,去判断太阳的高度,把影响因素想得太简单了。所以两位小朋友得出的结论也是相互矛盾的。

经过上千年的科学探索,我们才得以回答两位小朋友向孔子提出的问题。今天我们拥有了比孔子更多的知识,这些知识都是从我们对日常现象的观察、提问和探索中得来的。无论什么时候,我们都不应该忘记多思考、多提问,因为也许你的问题背后也隐藏着许多神奇的科学秘密呢!

    更多精彩,请见本刊。